表1 中华健文化基因结构要素要义(文内)

上传者:海燕老迟到
2021-02-01 15:27:50    共2页      187.62Kb
认领文档
手机打开
马上扫一扫
手机打开
随时查看
表1 中华健文化基因结构要素要义(文内).pdf
文档介绍:
表1中华健文化基因结构、要素、要义类型维度思维方式健文化基本精神要素要义整体思维中国古人认为宇宙万物都处在变化发展和普遍联系之中,万物互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思维注重事物的整体协调统一与整体功能发挥。

这种变化互联的整体性思维深刻影响并体现于传统健文化的生成发展之中,武术、气功、养生理论和实践,都非常重视习武养生者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把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看做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有机系统,并与外在自然互感互依。

强调在习练过程中要形神俱练、内外兼养。

气、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思想方法在传统健文化中的广泛运用,深刻体现了生成变化、普遍联系的整体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中国古人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两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趋于统一。

生成变化发展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而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则构成了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追求“阴阳和谐”是传统健文化极具统一性的主导观念和极具普遍性的行动目标。

武术、气功、导引等实践活动和理论系统中无不深深氤氲了“阴阳互济”、“阴阳和谐”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成为千百年来传统健文化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武术技击动作和习练过程中蕴含着一系列相关概念范畴,如动静、虚实、刚柔、形神、内外、进退、攻守、开合、屈伸、收放、徐疾、起伏等,要求在动作招式中协调好这些相互对立的关系,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形神合一、内外兼修、攻守兼备等,力求达到阴阳相合的最佳状态。

在养生活动中也十分讲究阴阳调适、阴阳转化、阴阳平衡,以调养精气神,实现阴阳诸要素的互补共生,使生命得以健康长寿。

取象思维“取向思维”是按照“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方法,以获取和运用事物之“象”,来认识领悟把握宇宙万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传统健文化中,古人在习武练功养生中大量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取象”,一是取“物”之象,习练者通过模仿动物形象动作进行比类尽意,以达技击健身养生之功效。

二是取“符号”之象,如采用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抽象符号来联想、比喻、模拟、类推,以探究和反映习武练功养生者身体运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习练者在活动中通过“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立象尽意”的思维过程,在“物象”与“意象”的关联中把握对象,体验感悟所欲通达的“意象”境界。

习武练功养生活动中所倡导的“法天地”、“顺四时”、“仿生物”等原则方法,都是取向思维的具体体现和表达。

刚健自强“刚健自强”,作为中国健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浸润在习武练功者的意识观念中,表现在武技的长期锤炼和实战中。

这种“刚健自强”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习武练功者为保卫生命、强健生命、超越生命而刻苦习练,奋发进取,而且将“刚健自强”精神和习武修炼行动主动融入社会生活,行侠仗义,勇于承担保家卫国的社会责任,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传统健文化“刚健自强”精神更多地吸收了儒家积极进取、刚健有为思想。

天人相应“天人相应”观念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在健文化中的具体体现,指习武练功养生者在身体动作练习中要顺自然之道,法自然之健,一招一式要符合外部自然和人体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求物我、内外的统一和生命状态的平衡有序。

习武练功养生活动要顺应自然条件(四时、气候、地理等)变化。

要从自然中汲取生命营养(模仿动物动作、吸纳自然精华),获得生命活力,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健生、强生、乐生理想境界。

传统健文化“天人相应”要素更多地吸收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尚中贵和“中”,即“平”、“正”,“用中”即不走极端,把持“适度”原则。

“和”,即“和谐”,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协调,共生共存。

“尚中”为方法手段,“贵和”为目的,通过把握“中”,来达到“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尚中贵和”思想观念也深刻影响了传统健文化,体现在习武练功养生理念和实践中,如在个体活动中强调身心、形神、内外兼修、俱练,以达个体生命的平衡和谐。

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强调“天人和谐”、“物我统一”,顺应自然,汲取自然万物之精华,以提升功夫水平和习练效果。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以和为贵”,以武会友,以礼相待,和谐相处。

价值追求践行原则强健生命“健者生存”是生命产生、生存、繁衍的自然规律。

“健”,即身体强壮,有生命活力,表明人类个体生命或群体生命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强健的身体是个体和种族生存、繁衍、发展的首要条件。

“趋健”作为自然选择,萌发了人类“求健”意识和文化的产生。

早期各种武术技击、格斗动作的实战效果都需要武者拥有强健的体魄。

自我国健文化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和“尚武”精神遂成为我国传统健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养护生命生命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祈愿,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则需要对生命进行养护。

“养生”是中国传统健文化的特色文化,融入了传统哲学、医学、生态学及儒道释多家思想观念、理论方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方法。

“养护生命”就是强调要根据生命活动特征和规律,采用“动养”、“静养”、“内养”、“外养”等多种途径和手段,使身体机能、素质得到增强,情绪情感得到调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生命得以健康长寿。

升华生命人的生命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人还具有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有超越生理生命的更高的生命价值追求。

人们通过强身健体活动,在满足生命健康需要的同时,还有对社会性需要和审美需要的追求。

习武练功者历来把练功与修齐治平相联系,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使自我生命彰显崇高的社会价值。

此外,一些武术气功养生活动的动作、套路具有审美性,习练者能够在习练过程中感受、体验到身体运动的形象美、刚健美、气韵美、意境美、和谐美等,在求健的审美自由中获得精神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动静相宜动静是宇宙万物的两种存在形式和状态。

人的生命活动也具有动静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习武练功养生活动也要与生命活动状态相协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才有助于形神兼养,健康长寿。

另外,在武术技艺中的动静变化,还能带给人运动节奏美的体验。

“持之以恒”是生命时间轴上动静状态的另一种表现。

习武练功养生所欲达到的健康效应、技艺精湛、人格完善等,都需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做到习以成性、终身修为。

内外兼修“内外兼修”是整体辩证思维在习武练功养生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主要有三点要求。

一是强调习武练功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功夫求“真”与道德求“善”相统一。

习武练功者在追求高超武艺的同时,也要追求高尚的武德人格,并将习武强身与经世安民、报效国家相联系,弘扬民族“尚武”精神。

二是强调内功与外功的提升要协调,习武练功讲究内练“精气神力功”,外练“手眼身法步”。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只有做到“身心俱健”、“性命双修”才能武艺高强,健康长寿。

三是强调“形神兼备”,力求达到形神统一的审美境界。

身体动作、技巧、招式构成“外”在的“形”,意念、精气、情感构...
内容来自百姓文档网www.15ro.com转载请标明出处